中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但需注意心理健康等问题——儿童蓝皮书2021发布
2021-12-31
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月8日共同发布《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健康管理政策推动作用明显。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从儿童的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等方面反映2020~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的状况,汇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 报告认为,随着全社会对儿童健康、安全和发展的日益重视,儿童健康状况取得较大进展,儿童健康政策引导作用不断强化。主要表现为: 一是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5‰,婴儿死亡率为5.4‰。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改善。2021年,中国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3~22岁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 三是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2019年中国6~22岁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0.2%,与2014年相比,2019年各年龄段男女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均有明显下降。 报告指出,脱贫地区儿童健康和营养指标明显提高。在健康和营养方面,2019年脱贫地区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实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12‰和15‰以下,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得益于2012年启动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6~24月龄婴幼儿平均贫血率和生长迟缓率也显著下降。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 李京泽) 2021年12月8日,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儿童慢性病及健康危险形势严峻。 虽然伤害仍是儿童青少年最主要的死因,但有研究指出,中国的疾病负担已经从以伤害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视力不良、龋齿问题越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儿童还存在体力活动不足、吸烟饮酒普遍等健康危险行为。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从1985年起中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持续上升,到2019年时,视力不良率已达到67.9%。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也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高达53.6%。这些研究与调查都反映出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近视问题越发严重。 蓝皮书指出,女生视力不良率始终高于男生,这与传统的性别印象中,女生被期望安静、男生被鼓励活泼有关,这使得女生更倾向于待在室内,减少户外活动。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始终高于乡村学生,但城乡差距在缩小。相比于乡村学生,城市学生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可及性更高,并且乡村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多,这可能是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乡村的重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乡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差异不断缩小,造成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快速进展。2010~2019年小学生和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幅度高于高中生,同时2019年高中生的视力不良率已超过了85%。高年龄段学生视力不良率的接近峰值及视力不良的低龄化都警示我们,近视防控工作的关口必须前移,要更加重视对低年龄儿童的近视教育和干预。 蓝皮书指出,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龋患率从1995年的45.8%下降到2005年的28.9%,但随后有所反弹,到2015年时上升至38.5%,远超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的目标。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也显示,2010~2019年中国7岁、9岁、12岁、14岁学生恒龋患率均上升。此外,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0~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恒龋患率大幅上升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2019年中小学生恒龋患高发地区也为西南地区。 蓝皮书指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1985~201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后下降趋势得到遏制,2014~2019年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有所上升。 蓝皮书还指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0~2019年中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率持续上升,并且2014年后上升幅度显著加大,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2019年时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率不足50%,表明学生体质健康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进一步促进“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落实。 蓝皮书指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而引起的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父母离异、高龄二胎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瘾、网络欺凌等问题)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繁重的学业压力、升学的竞争压力及校园欺凌、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刺激和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非自杀性自伤、自杀行为也在青少年中屡见不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因此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018年《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有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在对中国15个城市73992名6~16岁的儿童青少年所做的调查表明,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7.6%,其中12~16岁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高达19.0%,男孩发生率高于女孩,且发生率近年来一直在升高。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大中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为2.5%;中学生中有95.3%曾使用手机,其中12.9%的学生表示手机离开身边会感觉焦虑、烦躁、孤独、易怒。 青少年时期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升高,同时精神障碍的发生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表现。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针对青年进行的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显示,14~18岁青少年有7.7%存在抑郁高风险,5.1%存在重度焦虑情况。同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还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有研究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2000年之前发生率的估计值为18.4%,到2016年后,发生率已经上升到26.3%。不可否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蓝皮书指出,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危险行为主要是在青春期开始的吸烟和饮酒。2018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10.3%的大中小学生曾尝试过吸烟,男生高于女生,分别为15.5%和5.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上升,小学4~6年级学生2.9%,初中学生8.9%,普通高中学生13.1%,职高学生达到26.8%;3.8%的大中学生报告在过去30天里吸过烟(现在吸烟),男生6.5%,女生1.0%,初中学生2.5%,职高学生15.5%,普通高中4.3%。 儿童青少年饮酒问题也十分严重。2014年一项对北京市高中生的调查显示,高中生现在饮酒率为41.0%,过量饮酒率为16.6%。201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成都和哈尔滨六城市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初次饮酒年龄≤7岁的占18.1%,初次饮酒年龄在12~13岁的占22.9%。 根据报告,当前正值“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加强儿童保护法规建设,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完)